【腾讯云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

您还记得,在199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,有一个蔡明和郭达表演的小品叫《机器人趣话》吗?

小品中,单身已久的郭达订购了一台进口的机器人做老婆,蔡明成功塑造了各种性格的机器人,爆笑全场的同时,让全国观众印象深刻。

这个小品的原创编剧是冯小刚和张越,没错就是大家熟悉的导演冯小刚,如今,他又将这个小品的创意制作成一部贺岁大片了。

这便是热映中的《非诚勿扰3》。

一、

开门红!

2023年圆满画上了句号,2024年新的征程我们来了!

中国影市2024年第一个小档期如期而至——跨年元旦档(12月30日至1月1日),我们制作的票房排行榜怎么能落下呢?

元旦三天假期内地票房报告,大盘总共拿到15.35亿,打破了2021年同期13.03亿的票房成绩,创下了这项新的纪录,假期内观影人次高达3635万名。

前三甲为《一闪一闪亮星星》《年会不能停》和《金手指》。

青春奇幻爱情片《一闪一闪亮星星》成了最大的赢家,元旦档轰下6.09亿票房,拔得头筹,制片方利用精准营销噱头,让主力观影人群走进了影院。

跨年档“张万森下雪场”,定位了目标人群,谁不想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留下青春记忆呢?活该它赚钱!

大鹏、白客和庄达菲主演的《年会不能停》紧跟其后,档期内斩获2.34亿,夺得亚军。

院线高产电影人大鹏又来了,他的观众缘实在太好了。

除了《煎饼侠》口碑不佳之外,大鹏其余的电影都表现很棒,去年五部新片收获颇丰,这次《年会不能停》还找来了“王大锤”,上映后口碑绝佳,将会反超《一闪一闪亮星星》实现长线大卖。

刘德华两部新片《金手指》和《潜行》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四名,一部金融商业片,一部香港警匪片,虽然票房没有大爆,但也不至于亏损,最终收支平衡实现小幅盈利,毫无问题。

本次跨年元旦档堪称史上最卷的一届,众多新片扎堆上映,都想分上一杯羹,那怎么可能呢?

一般来说,这样的小档期只能容纳3部新片,超过了必然会出现炮灰影片。

在未出数据之前,我很为刘德华的《潜行》捏一把汗,因为他要面临自己对打自己的局面,影迷观影将会被分散,对他十分不利。

没想到,我的担心是多余的,最大的炮灰不是《潜行》,而是冯小刚的《非诚勿扰3》。

这部影片在元旦档中收到5474万票房,位居第五名,不用笔者啡哥多说,明眼人一看,这样的票房对标阵容和宣发成本,铁定扑街了。

1月3日截至发稿时,《非诚勿扰3》票房惨败,5天仅收6000万,成为本届元旦档最大的“炮灰”影片。

二、

没办法,现实就是这么残酷,冯小刚也不例外!

5天收6000万,预测票房1亿元左右,基本宣布《非诚勿扰3》扑街了,那这里面谁亏损最大呢?

影片于2023年2月立项成功,当时的制片方为中影和东阳美拉传媒公司。

后续又增加了中影创意、华谊兄弟、新疆博纳润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。

其中,中影创意为中影旗下公司,华谊兄弟为王中磊和王中军的公司,另外新疆博纳润泽为博纳旗下子公司。

东阳美拉是2015年冯小刚成立的公司公司,后来搞对赌条约,让王中磊收购了70%的股份,主要股东为华谊兄弟的王中磊和冯小刚。

也就是说,《非诚勿扰3》的主要资方是华谊兄弟和冯小刚自己。

网络上面流传《非诚勿扰3》预算成本有两个版本,一个说是3.5亿,一个说是2亿左右,根据观影后我自己预估,该片绝对不是大制作,最大的成本为演员片酬和后续宣发费用。

所以,预计成本会在1.5亿左右,院线回本票房为4.5亿,再去掉影片中的植入收入,和后续卖给流媒体播放版权收入,票房保底为3亿,才有可能达到收支平衡状态。

而现在只有6000万,就按照1亿计算,分账票房也只能收获3600万元,预计亏损8000万左右,从而可以判断冯小刚王中磊亏损已成定局。

华谊兄弟本来日子就不好过,自《八佰》之后,也就《前任4》赚了一点,其余没有什么重磅大片问世,前年11月份还大裁员了一次。

冯小刚的《非诚勿扰3》票房惨败,让本来就不好过的华谊兄弟雪上加霜。

三、

同样都是贺岁喜剧片,《一闪一闪亮星星》和《年会不能停》都实现了票房大卖,而《非诚勿扰3》为何会如此惨淡呢?

主演阵容有葛优和舒淇,另外范伟、姚晨、李诚儒、关晓彤、虞书欣、岳云鹏、常远等演员倾情加盟,张涵予、王宝强等客串出演。

影片制作阶段得到圈内很多朋友鼎力相助。

故事内容延续前作,葛优饰演的秦奋见不到妻子笑笑(舒淇饰演),老范有些心疼,就弄了一个智能仿生人笑笑送给秦奋。

与假笑笑的相处中,秦奋逐渐产生了模糊的感情,这时候真笑笑回来了,秦奋这可如何是好呢?

《非诚勿扰3》票房不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
第一,主打情怀,而情怀那批人不进电影院了。

第一部作品是2008年冯小刚导演的,在那个内地银幕稀缺的年代,能取得2.6亿票房,实在是不容易。

两年后,冯导又制作了续集《非诚勿扰2》,同样口碑票房非常出彩,票房也井喷达到4.7亿,正当大家以为这个系列完结的时候。

冯小刚硬是要重启这个系列,创意主要来自蔡明和郭达的小品《机器人趣话》,想用这种情怀方式,给这个系列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。

《非诚勿扰3》距离第一部上映过去15年,距离小品《机器人趣话》也已经过去了27年,看过这个系列的人群,基本都超过了35岁以上,大部分都在40岁至50岁之间了。

我们再看看《一闪一闪亮星星》的观影人群,基本上都是20岁至28岁之间,这部分人目前就是中国影坛主力观影人群,超过40岁以上的观众,很少能够吸引他们走进院线。

所以说,情怀现在起不到任何作用,不管是国内,还是国外同样如此,如重启的《黑客帝国4》《霹雳娇娃》,以及《古墓丽影》《第一滴血5》等大片都扑街了。

第一,要启用票房大咖和流量明星,推出新的“冯女郎”。

时代在进步,移动互联网占据了半壁江山,快餐式的高质量作品,是创作人首先要做的,要制作出符合年轻人节奏的电影出来,而不是一成不变吃老本。

拿去年几部大爆的电影来说吧,朱一龙的《消失的她》主打女性元素,如何逃出牢笼,而不被枕边人欺诈。

张艺兴的《孤注一掷》用境外电诈为广大群众做好防骗手册,很有教育一样,靠短视频营销引爆网络,人们不约而同的去观影。

还有陈凯歌,张艺谋、徐克他们,都在做新鲜事物,启用票房大咖和流量明星,为自己的影片造势,这个方面冯小刚真的要向他们学习。

2023年票房冠军影片是张艺谋导演的《满江红》,票房拿到45.4亿,主创卡司为沈腾和易烊千玺,一个是鼎鼎大名的票房大咖,一个是流量顶级明星。

启用这样的组合,票房岂有不爆之理?

陈凯歌这两年做的《长津湖》和《志愿军》系列,请的是吴京、朱一龙、易烊千玺他们,个顶个的院线当红炸子鸡,再怎么不济,票房还是有些保障的。

另外,徐克去年立项的武侠大片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,启用的演员为肖战和庄达菲,然后再用一系列重磅演员为其保驾护航,不用说,到时候票房大爆也就指日可待了。

再看看冯小刚的《非诚勿扰3》,还在搞老掉牙的一套,葛优曾经的票房大咖,去年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年龄是66岁,舒淇去年是47岁。

不是说我对年龄有歧视,也不是说我反对老年人的爱情故事,可以拍,但是风险是巨大的,不符合年轻观众的口味,商业票房想爆,那基本不可能了。

去年端午档的老年人电影,倪大红、惠英红、梁家辉和叶童主演的《我爱你》,口碑爆棚豆瓣7.9分,票房却只有4.28亿。

2017年,冯小刚的《芳华》,启用黄轩为男主角,捧苗苗、钟楚曦、杨采钰等新一代“冯女郎”这种路线很好啊,为何不沿用下去呢?

相信冯小刚再捧新一代“冯女郎”,又能传为佳话。

第三、口碑不佳,首日上座率不行,吸引不了观众,立马垮塌。

这么多新片都挤在这个档期,当然谁的上座率高,谁的热度高,谁能赚钱,院线才会给这部电影更多的排片曝光率。

影院经理他们不是慈善机构,那么多员工要开工资,他们不可能给一个没啥上座率的电影,一直空排片。

所以,新片前几天的排片和上座率,决定了这部电影是否票房大爆。

《非诚勿扰3》上映第一天拿到了13.3%的排片,而上座率在同档期中垫底,于是,第二天排片拦腰斩断,极速下降到6.6%,上座率仍然不行,那真的没办法了。

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《非诚勿扰3》口碑并不是像《年会不能停》那样,绝大部分观众观影之后,都竖起来了大拇指,并向身边人推荐。

大规模上映之后,《非诚勿扰3》的豆瓣评分目前维持在6.1分,除了感叹情怀的一批人给出高分之外,很多影迷都打了三颗星,属于中规中矩的一类。

如此这般可看可不看的影片,那为何还浪费钱去电影院呢,等下映之后,网络上面看看不就行了嘛,再说这又不是奇幻大片,要看什么特效大场面的。

《非诚勿扰3》和暑期档的《封神第一部》区别太大了,这部影片上映起初,观众都并不看好,但口碑尚佳,又是神话大制作,光场面和特效都值回票价了。

《非诚勿扰3》没有让观众走进影院的冲动啊!

四、

冯小刚在这部电影结尾处安排了彩蛋,让葛优和舒淇给这个系列做了一个完结。

15年过去,那波年轻人已四十不惑了,在经历人生几个阶段之后,对爱情理解也有所不同,葛大爷都说拍不动爱情片,冯小刚放过自己吧。

不可否认,曾经开创了内地贺岁档的冯小刚,在中国影坛的地位,是没有几个导演能够媲美的,造成如今的状态,与他自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
之前冯小刚有“垃圾观众和垃圾电影学说”,还有2018年轰动娱乐圈的“冯崔骂战”,去年年底时不时曝出移民海外等消息。

这些负面信息或多或少也能影响到票房,但这些都不重要,想要和张艺谋一样,只需要一部重磅影片即可。

我相信冯小刚有这个实力,我们期待着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
Top